12月23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办五台山、福建土楼、三清山、开平碉楼与村落、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国务院、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及五个遗产地所在省市领导出席仪式。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参加了颁证仪式,永定县委书记毛高良作为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代表也出席了颁证仪式。
福建省永定县是世界闻名的土楼之乡,分布全县2万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去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涉及二市三县,但源于哪里,根在何处?是多年来学术界考证的课题。
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方拥教授说:“客家土楼从它的形态到内容其实都是非常特殊的,它是反映客家人的生活,或者说是客家人生活的物质体现”。据考证,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据史料记载,永定客家先祖从中原经多次辗转南迁而来,在闽西永定山区扎根而生,继而逐步扩散到赣南、粤东和台湾,形成了覆盖赣南、闽西、粤东乃至台湾地区的“客家大本营”。在永定现存23000多座土楼里,其中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到明清时期,被誉为“烟魁”永定条丝烟畅销大江南北和南洋各地,财富的积累加之重视人才的培育,家居永定的豪门富户具备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土楼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所以,建造于清代的“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有着“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里圆,圈套圈,历经沧桑四百年”之说。和承启楼一样,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装饰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振成楼、振福楼等土楼,在古代生土建筑的基础上,还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永定土楼建筑犹如山区民居建筑的“奇葩”,这种就地取材、功能齐全、造型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土楼建筑技术迅速向闽南、粤东、赣南等地区幅射。因此,无论从建筑历史,还是文化渊源来看,永定就是土楼的发源地。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福建土楼,根在永定,其它地方的土楼都是枝叶。”
|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客家文化是土楼的魂,土楼最核心的是围绕客家,才产生了这么多鲜明的特点。” 据考证,客家人祖先来自中原,因避战乱、匪患、兵燹,以及猛兽,他们到南方后族群而居。“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如今在永定,许多各具特色的民俗,比如湖坑“作大福”、抚市“走古事”、陈东“四月八”,背后都隐含浓厚的中原文化底蕴,而作为客家人生活居所的土楼就成为一方文化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客家先祖们为了在逆境里生存发展,他们一姓一族,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崇文重教,慎思追远,激励上进,教育培养了一代代的客家人。 至今保留在土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等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精髓的最好的诠释。
土楼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创业史。无论是从土楼建筑模式和建造结构,还是从土楼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都蕴含着“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敬祖睦宗”为内核的客家文化底蕴和客家精神内涵。“聚族而居传教化,诗书耕读客家人”。崇文重教晴耕雨读是客家文化典型特点。因而在很多的土楼里都有私塾或学堂。比如衍香楼的学堂有文舍也有武馆,永隆昌楼有“临江书院”,福裕楼的学堂有“日新学校”等等。正因为如此,土楼千百年来桃李芬芳人才辈出,先后出现过“五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一楼十博士”、“一镇三院士”等令土楼人自豪的奇迹。张鼎丞、胡文虎、吴伯雄、卢嘉锡、郑小瑛等当代著名人物都是土楼客家优秀儿女。
|
|
新世纪之交,永定县决策者以跨世纪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客家土楼这个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 把加强土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与合理开发作为弘扬客家土楼文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2000年以来,永定县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和出台《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等18个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文物局和“土楼保护中心” ,设立“土楼保护管理专项基金”,建立起“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远程动态监测机制,多方筹措1亿元多元的资金,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三群二楼”土楼的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完成40多座重点土楼全面性与局部性维修以及“核心区”与“缓冲区”218根保护界桩的埋设。2008年7月客家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永定在全县开展重点土楼普查,聘请国家古建筑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福裕楼”和“集庆楼”等5座“国宝土楼”编制保护维修方案,多方投入近千万元的资金,用于高北“五云楼”等6座土楼除险加固维修。
与此同时,永定还制定《永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控制性规划>>,从挖掘客家文化沉淀、彰显客家特色等方面入手,构建“参观客家土楼、沐浴客家文化、龙湖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新格局,着力培育“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世界级旅游品牌,力争通过五六年的努力,实现年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
目前,永定县正依托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机遇,全力推进永定科学发展,努力把永定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