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文盛馆羊肉

2020-11-04万古文盛馆羊肉
万古羊肉卤系我国著名地方传统食品,盛行元朝,风靡华夏,成为面食中的上等汤卤。曾荣获九五年河南省保健食品金奖,国家轻工部食品金奖。素有“东、西、南、北都走遍,不如万古文盛馆羊肉面”之说,被誉为“中原一绝”
 
 
中文名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
所属地区
 河南 · 安阳 · 滑 县
遗产编号
Ⅷ-4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详细介绍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安阳市滑县
遗产级别: 市
   



 
地理位置
万古镇位于滑县东南部35公里处,自古以来就是滑县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和豫、鲁交界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万古镇历史悠久,古名“都隆集”,后称“万户”,明初取“万古长青”之意,改名“万古”,在冢后村,九老营村现存两处龙山文化遗址,清朝建有玉皇阁、天锡殿,现保存完好无损,终年游人如织。隋末瓦岗军起义领袖翟让生于妹村,宋帝赵匡胤曾在此地长期活动。万古镇属革命老区,冀鲁豫军区四行署烈士陵园建于此。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文盛馆’羊肉卤
滑县“万古《文盛馆》羊肉卤”是有三百多年传承历史的一种风味独特的地方特色名吃。素有“东、西、南、北都走遍,不如万古文盛馆羊肉面”之说,被誉为“中原一绝”。.1995年获“95河南省优质保健食品首批推荐产品”;并被河南省保健协会评为“名星金奖”;1995年9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荣获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金奖。
清顺治年间,王氏家族先人王家孝,在古代称“梁王城”的梁村开设羊肉面食馆,某日在炸制羊油放入大料(八角)准备下肉时,不小心将醋坛打翻,醋液洒入热油锅中,油烟随之沸腾四起,但却香味扑鼻,闻其味者,连连称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更名曰“闻盛馆”。常有文朋诗友在此相聚,咏诗作对,一文人食后尽兴赞曰“闻盛馆”者“文盛馆”也。坊间相传当时提出“文盛馆”文人者,即为乾隆南巡便装游玩“闻盛馆”,食后美味赞曰“文盛馆”。后慕名而食者逐渐增多,生意非常兴隆,王元相为感谢这一文人,将其改为“文盛馆”,并代代相传至今。2007年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授予’滑县文盛馆万古羊肉卤‘《河南老字号》’。2008年9月,《文盛馆》羊肉卤被列入安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录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文盛馆创始人
滑县“万古《文盛馆》羊肉卤”是有三百多年传承历史,清顺治年间,王氏家族先人“王家孝 - 创始人”,在古代称“梁王城”的梁村开设羊肉面食馆,某日在炸制羊油放入大料(八角)准备下肉时,不小心将醋坛打翻,醋液洒入热油锅中,油烟随之沸腾四起,但却香味扑鼻,闻其味者,连连称赞,王宗孝羊肉卤也逐渐小有名气。加醋制做方法也逐代传承下来。
“王元相 - 第四代传承人”对祖传工艺有较大发展,23岁时已使王家羊肉卤颇有名气。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他开设羊肉馆,名曰“闻盛馆”。一文人经常与文朋诗友在此相聚,咏诗作对,食后尽兴赞曰“闻盛馆”者“文盛馆”也。慕名而食者逐渐增多,生意非常兴隆,“王元相”为感谢这一文人,将其改为“文盛馆”,并代代相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文盛馆”参加了公私合营(合作社食堂),由梁村迁至万古经营;1970年第十代传人“王守真 - 第十代传承人”加入滑县饮食服务公司回民食堂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回民食堂解体,“王守真”以《文盛馆》之名,独自经营,事业达到鼎盛时期。“第十一代传承人王洪标”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羊肉卤的制作技艺,由于其聪明好学,刻苦钻研,将羊肉卤的炸、犒等全套制作密技继承发扬。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一代传承人王洪标”在2007年10月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授予 《河南老字号》。
在2008年9月,《文盛馆》羊肉卤被列入安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并在2010年入录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典故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更名曰“闻盛馆”。常有文朋诗友在此相聚,咏诗作对,一文人食后尽兴赞曰“闻盛馆”者“文盛馆”也。坊间相传当时提出“文盛馆”文人者,即为乾隆南巡便装游玩“闻盛馆”,食后美味赞曰“文盛馆”。后慕名而食者逐渐增多,生意非常兴隆,王元相为感谢这一文人,将其改为“文盛馆”,并代代相传至今。
关键词
Copyright © 2020-2030 ZY.YLW6.CN 鹰龙网络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12465号
网站建设:鹰龙网络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 文化遗产微信
  • 文化遗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