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霞故居

2020-11-13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女士而在开封刘家胡同大院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刘青霞故居刘青霞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

河南省

刘青霞故居VI-983

简介

..

刘青霞(1877~1922),辛亥女志士。河南安阳县蒋村人。原姓马,18岁时嫁与尉氏县富户刘耀德,故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因无兄弟子嗣,刘氏族人为争财产而与青霞诉讼。1907年随兄马吉樟东渡日本,游历考察,并加入同盟会。

故居

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捐款2万元,使留日豫籍学生和同盟会员所办的..

《河南》杂志得以出版。回国后,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同盟会员张钟端由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民国初年举办爱国捐献活动,被推举为河南国民捐献事务所总理。积极参加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1908年在尉氏县创办“华英女校”,后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曾晋见孙中山,欲捐献家产作为修筑铁路之用,后因故搁置。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她毅然将财产全部交公。是年,回到故乡安阳。不久,因病去世。一座好的建筑物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从考古和历史的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个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得到保存。前不久,我市刘青霞故居(含尉氏师古堂及刘宅西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国保”。

故居信息

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家宅院是典型

刘青霞故居门楼

的 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 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 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 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建筑,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的典型面貌,又有河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市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就、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刘青霞事略

..

刘青霞(1877—1923),原姓马,河南安阳人,其父马丕瑶曾任清江西巡抚、广东巡抚、护理两广总督等职。她兄妹5人,其二哥马吉樟辛亥革命时期任清廷湖北臬台。刘青霞幼承家教,知书明理,擅诗能画。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家命嫁与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为妻。尉氏刘家是中原地区有名的大地主、大财主。传说刘家广有土地,曾挂“双千顷牌”,有“刘半县”之称。他家还在开封等15个县城、市镇开设有当铺、钱庄等生意(刘家在开封的当铺位于曹门大街路北,当铺胡同南口东侧,是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东部两进院是主院,另有一个西偏院。高大的过车门楼西侧临街是门面房,全部清式建筑。现尚存主院后院东厢房五间)。尉氏刘家共分5门,刘耀德一门为独支,故刘氏家族中数他占有的资产最多。只不过刘耀德没有功名,用钱捐了一个四品衔的山西试用道,一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病殁,也没有得到实授。刘青霞一生没有生育,从20多岁开始守寡,抱养刘耀德之姐的初生婴儿为子,取名刘鼎元。刘氏族人纷纷指责刘鼎元非刘青霞亲生,为后来的家产之争埋下了伏笔。刘青霞为人豁达、善良。丈夫病逝后,她曾捐地15顷(1500亩)设立“刘氏义庄”,凡刘氏族中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从义庄支领小麦3斗(75市斤)。废科举后还曾为北京豫学堂捐银3万两,被清政府诰封为“一品命妇”。..

20世纪初,刘青霞族孙刘恒泰及尉氏另外两名留日学生回国,与刘青霞晤面,谈到清廷腐败,欧美列强欲瓜分中国等情况,刘青霞心为之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其二哥马吉樟奉派赴日考察学务,刘青霞乃携子及族孙刘恒泰等随兄一同赴日。在日本东京,刘青霞与中国留日学生频繁接触,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曾为同盟会河南分部创办的《河南》杂志捐款两万元,为《中国新女界》捐款6600元。刘青霞在日本居留半年后回国。刘青霞日本之行,奠定了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基础。从此她把全部心力都倾注在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她在尉氏县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复以巨资支援同盟会河南分部成立大河书社;辛亥革命河南起义时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端是她在日本东京就结识的朋友和同志,这次起义她又有巨额捐助;她还拿出9000两白银在贾鲁河上修筑歇马营大石桥一座,造福乡里,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刘青霞资助辛亥革命的种种行动,在当时自然会遭到社会上黑恶势力及刘氏族人的诋毁和反对,为了给父兄避嫌,她毅然去掉本姓直名刘青霞(按当时习俗,女性婚后要将夫姓冠于本姓之前,刘青霞应名刘马青霞)。辛亥革命成功后,刘青霞政治声望提高,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刘”之誉。曾被推选为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和河南国民捐总理等荣誉职务。但她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行径始终不为刘氏族人所理解,他们对刘青霞极尽攻击之能事,甚至不惜挑起诉讼。民国二年(1913年)刘青霞亲赴上海晋见孙中山先生(是时孙中山先生已交卸总统职务。担任全国铁路督办),表示愿将全部家产捐献国家,作建设铁路之用。孙虽嘉纳其意,但终因转办费时,又正值南北分裂,未得成功。直到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督豫时,经冯玉祥批示“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公有”,刘家的大部分财产方得以归公,移作河南办学经费之用。处理完刘家财产后,刘青霞恢复姓氏马,转回安阳娘家居住。1923年死于娘家祖籍安阳宅中,年仅47岁。

​尉氏故居

尉氏县城内师古堂(东院)及西院,原是刘青霞丈夫刘耀德庄园中的一部分,原占地12700平方米,是一座奢华、雄伟的大型四合式建筑群,全盛时有房300余间,一排三座插花、走兽大门,门前出有平台,台前是存放车轿和拴马的广场,广场东西两端是两个走车大门,通往县城东西大街。师古堂是刘青霞生前居住的地方,

..

原为三进院。现存的主院内三面是楼,有房36间,是一个全部使用水磨砖砌有廊厦的天井院。檐下透雕花砖装饰,青瓦高叠脊出兽,下层木柱出檐一周,大亮窗,室内雕花木隔扇,中间楼梯可直蹬上层,是清末时期北方民居四合院式建筑和当时衙署建筑格式的混合体,是刘家庄园中最好的一个小建筑群。这个小建筑群也可以视作是清末民初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典型之作。过去的师古堂各院中均有花木怪石装点,牡丹、桂花、丁香、蜡梅四时芳香,目前仅存刘青霞亲自栽种的蜡梅一株,长势尚好。尉氏县城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还保留有刘家的另一处故居。有两个客厅,三个院落,共88间房。这三个院落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通连,整个建筑风格和东院“师古堂”基本相同,只是部分房屋已经塌损,亟待修整。

开封故居

开封刘青霞故居位于刘家胡同,坐北向南,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左右对称,共6个小院构成的一个整体,共有房70余间。东西两宅各有大门,互不统属,仅有一耳室相连,亦多年没有使用。院后是一座花园,将东西两宅连为一体。以东宅的三进院为例,该院南北长75.6米,东西宽26.8米,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是一座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大门偏左,以左侧下角配房的山墙头作照壁。大门脊高7米、檐高4.8米,高出临街南屋脊顶,看起来颇有气势。且磨砖雕花,做工精细。原有四步石阶,现因街道地基抬高,石阶已被埋没,整个建筑从南向北,房屋檐口与屋脊逐步升高,中厅脊高于配房脊,主次十分明显。最后的第三进院为正宅,正厅五大间(前两进为三间),东西厢房虽然也是三间但面阔均较一、二进院稍宽,同样可以让人感到主次的不同,整个院落除了沿这条中轴线可直至上房外,院东侧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直达后花园。刘家宅院房屋檐、廊、柱、隔、门、窗多为木制,虽说不上雕梁画栋,却也有不少木雕,楣子及花牙,坚实牢固,门敞窗明。加上清一色的青砖,配以叠瓦花脊、墀头、檐板、砖雕等饰件。碧玉素裹、雅而不俗,确是一座颇有特色的建筑群。电影《好汉马龙》《李师师》《黄河东流去》《完美女人》都曾在这里拍摄。它和一般四合院稍有差异的是它所有房屋都有前廊,遇有阴雨天气,可以不用雨具互相走动,又有点南方的建筑风格,北方并不多见。刘青霞故居大门对过路南的一座四合小独院,进门西拐,西房为正室,是刘家两宅院的附属部分。它可能是招待亲友住宿或佣人居住的地方,其房屋建筑,构造格式和北院大致相同。在这里还需要附带说明的一点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这里曾有马家宅院的说法,为此笔者走访曾在这附近居住过的人家,他们说刘青霞欲将财产充公,遭到刘氏族人反对,竟至成讼,气急之下她恢复马青霞原名,故称马家宅院。再就是有人说刘家此处宅院已于民国九年(1920年)卖与睢县马家,一直到建国前此宅仍为马姓人家所有,故称马家宅院。刘家宅院建造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虽然有不少木构件和雕饰遭到破坏和拆除,部分房顶塌损。但从整体看,除后花园已全部被毁,红旗幼儿园改建为幼儿教室和活动室外,整个建筑大体上仍然完好。特别是顺河房管所占用的西院后两进院,每年都进行了必要的维修,保护得较好。院中一株120多年树龄的海棠树,至今长势旺盛,见证了刘家宅院的兴衰。令人稍感遗憾的是西院第一进院住的人家乱搭乱建,破坏了古建筑的统一和谐调。

昭示新的开始

作为大官僚之女、大地主之妻的刘青霞,勇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背叛清朝和封建地主阶级,毁家纾难,投身于革命事业。兴办学校,造福乡里。其道德、人品一直为人民所敬仰。保护好她的故居,也一直是许多人的共同愿望。市文物主管部门顺应人心民意,积极向上级申报,费尽了苦心。今刘青霞故居终被批准为“国保”单位,消息传来,人心大快。面对“国保”不仅仅是要在故居门前换一块“国保”石碑。如果是那样的话,要不要这块“国保”牌子,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国保”,真正发挥“国保”的作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面临的将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刘青霞故居尉氏县师古堂,根据尉氏县文物发展规划将辟为刘青霞纪念馆,作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已征集收藏有刘青霞女士遗物及相关文物193件;故居西院的住户也已经大部迁出,准备修复。开封刘家胡同刘青霞故居,有关方面也正着手加大保护力度,恢复大院原来面貌(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并适当开发建筑刘家胡同,以与刘青霞故居相呼应。胡同西面的大街未扩前,刘家胡同西口在今天胡同口以南,刘家宅院西边向南还有一段南北走向的路,路西还有几个门楼院,现在这一段南北走向的路已经没有了。正对着刘宅门前道路的这个胡同口应该好好营造一下,树立明显标志,以便引导游人进入故居。至于如何开发利用刘青霞故居,不论是原使用单位继续使用或建立什么民俗博物馆或中原民居建筑艺术馆,我愿在此再次提醒大家,这里既是刘青霞故居,就应该以刘青霞为主,在适当位置建立刘青霞塑像和布置刘青霞事迹遗物纪念馆或陈列室,才是我们对刘青霞女士以及她的故居最好的纪念。


关键词
Copyright © 2020-2030 ZY.YLW6.CN 鹰龙网络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12465号
网站建设:鹰龙网络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 文化遗产微信
  • 文化遗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