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
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著名大臣如寇准、包拯等人的陵墓也在其中。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近千座,地面石刻现存近千件,是一座浩瀚的大宋历史博物馆。
宋陵开创了几种设置陵区的先河,一个王朝的所有皇帝都葬在一处,反映了人间礼仪,体现了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皇家秩序,形成了理论严谨、独具特征的皇家丧葬文化。
宋陵,即宋朝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于巩义市境内,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皇陵的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4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西村陵区位于西村乡北的常封村和滹沱村之间,包括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蔡庄陵区位于蔡庄北,有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孝义陵区位于县城西南侧,包括仁宗赵祯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八陵陵区位于八陵村南,包括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除此之外,还有皇后陵22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144座,包拯、寇准、高怀德、赵普等名将勋臣墓9座,帝系宗亲陵墓近千座。如此集中、如此规模的皇陵,举世罕见。宋陵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缩影,具有极高的价值。宋陵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皇朝。
公元963年,赵匡胤命"司天监(掌天文、历法、祥瑞、兆候的机关)赵修己、内客省使王仁赡等改卜安陵(即永安陵)于西京(洛阳)巩县之邓封乡(今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将埋葬在东京(开封)东南的父母的遗骨迁葬到巩县西南。
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宋末年,金在中原扶植的"大齐"皇帝刘豫曾对北宋皇陵进行大规模盗掘;
金朝占据中原后,陵墓建筑彻底毁坏,珍宝被盗掘一空;
元朝时候,陵区"尽犁为墟"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命加以修葺,"禁人樵采"。
清朝年间,又分民户看管,减免其赋税、劳役。
1918年日本人曾来此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考查。8座陵墓的建制基本相同,都有兆域(茔域)、上宫和下宫。兆域四周种植棘枳,内除皇陵外,还有祔葬的皇后陵及宗室子孙、当朝重臣陪葬墓。上宫有陵墙,平面四方形,中心是陵台,四隅有角阙。东、北、西三门外各有一对蹲狮,南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兽、石柱及石雕的将军、大臣等。下宫在帝陵西北,是日常奉飨之处。巩县宋陵与历代皇陵相反,面山背水,把陵台安置在地势最低的地方,大概是受了当时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陵前石刻群十分壮观,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造型雄浑,表现手法细腻,不少是雕刻艺术珍品。太宗妃子、真宗生母元德李后陵为太宗永熙陵的祔葬后陵之一,1984~1985年发掘。因早年已遭盗掘,出土少量随葬品,其中的玉谥册、哀册及精美的越窑秘色瓷器,定窑细瓷器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1982年,宋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宋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增列为巩义市重点工程。
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加上后妃、宗室、亲王、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1000座,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北宋的诸帝、后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皇后陵主要分布在西村、蔡庄、孝义、八陵4个陵区,占地3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
帝陵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为鹊台、乳台、神道列石;神道北即上宫;上宫四周夯筑方形神墙,周长近千米,四面正中辟有神门,神墙四隅筑有阙台(角阙);上宫正中为底边周长200余米的覆斗形陵台,台下为地宫。后陵在帝陵西北,布局和建筑与帝陵相似,只是形制较小,石刻较少。下宫为日常奉飨的地方,在上宫的北面或西北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
永安陵是北宋七帝八陵的首陵,陵主赵弘殷,宋太祖赵匡胤生父,谥号宣祖。原为后唐飞捷指挥使,永安陵最初的位置在北宋东京城东南,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迁至河南府巩县。永安陵也是北宋唯一一座帝后合葬陵,埋葬有宋宣祖赵弘殷及其妻子,也就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生母昭献杜太后。昭献杜太后死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十月与宣祖合葬,在昭献太后合葬三年以后,宋皇室将永安陵迁至河南府巩县。
永安陵按照有关史料,位于河南府巩县南呰乡长俸村里,今天长俸村已经改名为常封村,有长期供奉山陵之意。永安陵位于常封村西500米处,在巩义西村公路西侧400米处。永安陵目前的地面遗迹还存有陵台,部分陵墙遗迹,陪葬永安陵的宋太祖孝惠贺皇后陵和宋太宗淑德尹皇后陵两座后陵。按照宋朝史料记载,陪葬永安陵者,有四位皇后,除了上面两位之外。还应该有宋太祖孝明王皇后和宋太宗懿德符皇后,现两座后陵已无任何痕迹。同时,在北宋景德四年(1007)的时候,永安陵已陪葬皇子,皇孙,公主之未出阁者,诸王夫人早亡者120人。橙子在现场勘查以后有两点发现,第一,宋太宗淑德尹皇后陵已经基本与宋太祖永昌陵处以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安陵和昌陵的距离很近,很难想象如此近的距离内能安排120座以上的陪葬墓,也许是史料记载有误,也许是语言理解能力的问题。第二,在安陵陪葬后陵西北部,我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墓的痕迹。
永安陵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多次盗掘破坏,仅史料明确记载的,就有两处,一处是伪齐四京留守孟邦雄盗掘永安陵。"许清臣烧景灵宫,孟邦雄发永安陵.",一处为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使臣在谒陵后向南宋政府报告中,说安陵的陵台因为盗掘被损坏。今天橙子看到的安陵陵台十分矮小,大约高7米,东西南北长宽都在20米左右,是北宋帝后陵墓中最小的一座。
陪葬墓和地面建筑遗存
永安陵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多次盗掘破坏,仅史料明确记载的,就有两处,一处是伪齐四京留守孟邦雄盗掘永安陵。"许清臣烧景灵宫,孟邦雄发永安陵.",一处为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使臣在谒陵后向南宋政府报告中,说安陵的陵台因为盗掘被损坏。今天橙子看到的安陵陵台十分矮小,大约高7米,东西南北长宽都在20米左右,是北宋帝后陵墓中最小的一座。
陵墓的四周底部都被削成陡壁,可能是人为破坏所至。表面没有发现明显盗洞痕迹,关于安陵地宫,宋朝史料中曾有记载,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正方形,下层每年长九十尺,可见安陵地宫在北宋时代还有一定规模。
在安陵西北部,有两座皇后陵遗迹,分别为宋太祖孝惠贺皇后陵和宋太祖淑德尹皇后陵,两位皇后宋史记载比较简单。目前陵墓遗存也非常少,孝惠皇后陵仅存陵台,几乎和当地民坟差不多高,不仔细找很难发现。淑德皇后陵现存陵台和南门神道望柱一根,已深埋地下,只露出头来。
永昌陵是北宋帝王陵区第二座皇陵,也是实际的首陵。陵主赵匡胤,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祖籍河北涿郡,后唐天成二年(927)生于洛阳夹马营,后周显德七年(960)黄袍加身,策划陈桥驿兵变,消灭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开宝七年(974)灭南唐,基本统一中国汉族聚居区。开宝九年(976)暴死于东京万岁殿,享年五十岁。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四月,葬于河南府巩县永昌陵。
宋太祖永昌陵位于北宋西村陵区,在其父母永安陵的西北侧600米,位于今巩义西村公路东侧路旁,永昌陵所在区域在北宋时代称为龙洼,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今天乘坐巩义到西村的巴士,仍有一站叫陵洼,下车前行不远就可以到达永昌陵。交通便利。永昌陵现存遗迹有四门神墙,阙台遗迹,乳台,鹊台遗迹,南门神道石刻39件,其他三门及下宫石狮8件,陵台,以及陪葬后陵两座,即宋太祖孝章宋皇后陵和宋真宗章怀潘皇后保泰陵。陪葬区橙子还发现陪葬墓封土一座,墓主不明。
永昌陵是北宋王朝唯一一座由皇帝亲自选定的陵墓。根据北宋野史文莹和尚所修《玉壶清话》以及南宋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开宝九年,也就是宋太祖死前几个月,宋太祖西巡西京洛阳,回程路过巩县,拜谒了父母葬地永安陵,登上安陵西北角楼,对大臣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终有终点,随后拿出一支响箭,朝西北方向射去,在箭落处埋石马一件,对大臣说,此即朕之皇堂也,朕自名为永昌。这就是永昌陵的来源。
帝陵石刻
永昌陵上宫保存状况良好,鹊台,乳台基址仍然高大突兀,四门阙台虽然高低不一,但仍然保持了原有风貌。昌陵石刻群,是北宋石刻制度确立的标志,尽管从艺术角度说依然保存了五代晚唐风格,但是仍然有很多看点,譬如宋陵唯一一个羊首的瑞禽石刻(其他均为马首),石刻依仗马,马的雕刻艺术是永昌陵的代表作,马的形象高瞻远瞩,神采飞扬。武士石刻,面部饱满,而且角度合适,给人一种栩栩如生虎虎生风之感,是宋朝早期陵墓石刻的代表作。
永昌陵的望柱,特别是神道西列望柱,堪称北宋皇陵望柱的代表作。柱身的卷云纹,升龙,雕刻的异常精细,而且保存很好。柱头的莲蓬柱首,刻画饱满,螭纹装饰,也保存完好,堪称北宋以及中国帝王陵墓望柱的精品
陵区内石刻很多,总数约在千件以上。帝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宋陵石刻艺术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后陵的石刻数量较少。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
1961年发掘的魏王夫妇合葬墓,由主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墓门为青砖券砌仿木构建筑。甬道两侧各有一耳室。墓室为穹顶,平面为圆形,直径6.54米,自底至顶高6.48米。墓内地面用石板平铺。墓葬早期被盗,出土墓志两合,随葬遗物有薄胎白釉瓷碗片等。
1984年发掘的永熙陵北的李后陵,斜坡墓道,墓门为券门,青石门楣和门扉线刻飞天、武士等图像。墓室为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砖砌单室,穹窿顶,墓壁周围砌有砖雕的角柱、昂、耍头、枋、椽、望板、檐瓦等,耍头锋面还刻有人首、人身、两手合掌、鸟腹、鸟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频伽图像;有墨线勾勒的盆花图案,周壁还绘有楼台殿阁和云朵彩画,已剥蚀不清;墓顶涂青灰色苍穹,用白粉绘出星辰及银河。墓前发现2道砖基,出土许多砖、瓦等建筑构件。推测陵前当时应有建筑。墓内遗物早年被盗殆尽,残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册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残片,其中带"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龙纹大盘,颇为难得。 多年来,在宋陵范围内还收集了一批墓志和碑记,其中包括亲王、公主和其他宗室子孙,如杨国公主墓志、益王墓志、燕王墓志以及燕国公主追封记、邓国公主追封记等。此外,还发现许多绿釉琉璃瓦和瓦当,说明北宋陵园建筑已使用琉璃构件。
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古迹名单的通知》 ,其中包括巩义市宋陵。1963年,省人民政府又宋陵分布图公布宋陵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在各陵园附近的村子建立文物保护小组。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宋陵古迹保护十分重视,委任傅永魁负责此项工作。在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和他洒下的汗水,许多珍贵的文物得到回收,许多重要的历史得到验证。"文革"期间,红卫兵屡次要破"四旧",摧毁宋陵,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实在没有办法就拿出"杀手锏",用背诵毛主席语录的方法,用谎称省委指示的方法,吓退了红卫兵的破坏行动。后来,他甚至发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帮助写革命的大字报,到处张贴,标语上写着:"谁破坏宋陵,谁就是反革命,就砸烂谁的狗头!",宋陵的石雕像上、周围村落的围墙上贴满了这些花花绿绿的标语。没有想到这一招倒真的很灵,使宋陵在"文革"期间始终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1979年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各陵墓的石刻进行扶正、粘结和维修,并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一些重点范围内的土地由国家征购,设立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干部。巩县宋陵保存较好。
北宋9帝,除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死于漠北之外,其余7帝均葬此,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墓由国都东京(今开封)迁宋陵此(称永安陵),所以人们称七帝八陵。依次为宣祖(赵弘殷)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帧)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
永定陵系真宗赵恒的陵墓。兆域内还陪葬着三座后陵和寇准、包拯等大臣墓。
宋陵石刻数量多,保存完好,仅现存在帝后陵前的石刻望柱、各种动物和各类人物即有550多件,加上陪葬宋陵石刻之亲王、大臣墓,总数达千件以上。这些石刻,形象多样,线刻、浮雕及圆雕无不俱备,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体现了世俗生活的风貌,集中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和大型陵墓石刻的发展脉络。
宋陵石刻造型浑厚,虽力感稍差,不如唐陵的神态生动,气势雄伟,但表现手法细腻,华表纹饰和人物的冠服饰等均精心刻划,别有一番韵味。永熙、永定、永裕三陵的奔狮是石刻中最成功的作品。它们披鬃卷尾,昂首举步,神态豪迈而庄严,忠诚地守卫着帝后的安宁。
人物造像中的精品,当属驯象人和番使,以面貌和服饰特征表现人物不同的民族和身份。永定、永裕、永泰三陵的石象身披锦绣,背置莲花座,长鼻委地,体态宏伟,生动传神。驯象人长发卷曲及肩,以带束发,额饰宝珠,臂有铡,腕有镯,戴大耳环,其异国装束暗示了象所从来之国度。诸陵番使,面目服装各异,他们手捧宝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
其他石刻也多有可点之处,宫人双肩削瘦,束发簪珥,女性的特征维妙维肖;内侍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执体现其身分的球仗和拂尘;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或拄剑肃立,或手执斧钺;文臣执笏在前,武臣拄剑在后,反映了北宋抑武扬文的官制序班;石虎尊严而高贵,石羊柔顺而淑美;华表(望柱)为方基莲花座,六棱或八棱柱身,柱顶为合瓣莲花。帝陵柱身为缠枝牡丹云龙纹,后陵柱身为翔凤纹,线条流畅,结构谨严,是难得的雕刻艺术珍品。
根据各类石刻的形态和装饰的变化,可将宋陵石刻分作前夕中、后三期。前期约当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四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世纪前半叶,包括永昭、永厚二陵。人物造像由粗壮逐渐变为修长,文臣静雅,武臣也有"儒将"风度。晚期约当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包括永裕、永泰二陵。瑞兽图案失去了活泼神情,腹部两侧增饰云朵及水波纹,着意渲染其神秘色彩。人物皆作修长体态,文气十足,而威风日稀, 正如赵宋的江山一样。
1、造型质朴,气魄不大,不如唐陵的神态生动。2、表现手法细腻,塑柱的纹饰,或是各种人物的冠服宋陵石刻佩饰,由精心刻划。最成功的作品,是永熙、永定、永裕3陵的奔狮,披鬃卷尾,昂首举步,神豪迈而庄严。驯象人和客使,是人物造像中的上品。面貌和服饰特征表观出人物的不同民族和身份。永定、永裕、永泰3陵的驯象人长发卷曲及肩,以带束发,额饰宝珠,臂有钏,腕有镯,戴耳环,异国装束暗示了象所从来之国度。诸陵客使,面目服装各异,手捧宝 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说明来自不同同家和地区。塑柱是集各种装饰花纹于一身的雕刻品,它下部施方基莲花座,中间为六棱形柱身,上部以合瓣莲花结顶,柱身饰减地平钑或阴线刻缠枝牡丹及云龙(后陵为翔凤)图案, 线条流畅,结构谨严。宋陵石刻可分作前、中、后3期。前期约当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4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世纪前半叶,包括永昭、永厚2陵。
景点位置:巩义市人民路111号巩义博物馆;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信息:免费;
1. 到永昭陵(宋陵公园):巩义市内乘坐公交1路、8路、旅游专线到公园西门(市宾馆)站下,2路、7路、9路到公园北门(宋陵大厦)站下,3路、6路、郑西高铁专线到公园南门(阳光医院)站下,11路到公园东门(武警医院)站下可到。
2. 西村陵区:在巩义汽车站坐巩义到西村方向的中巴,在陵凹下车。
3. 蔡庄陵区:在巩义汽车站坐巩义到西村方向的中巴,中途路过,和卖票的师傅说一声,到蔡庄宋陵下。
4. 八陵陵区:在巩义汽车站坐巩义开往芝田镇的2路公交,到站后转坐开往"八陵村"的小巴,到站后往西南方向走出村即到。
5. 北宋皇陵比较分散,如果"七帝八陵"都去的话,建议包车,费用约300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