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墓地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一带,面积32.45公顷,墓葬总数在500座以上(含车马坑和祭祀坑)。以早、中、晚三个年代划界,分四个墓葬群。依昭穆制度,其北为国君墓群,南、东西各有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墓区。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家族墓地。
虢国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的珍贵的一级文物,如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虢国墓地位于今三门峡市上村岭,总面积约32.45万平方米。
虢国墓地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经四次文物钻探和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探明各类遗迹八百余处,发掘清理墓葬和陪葬坑三百余座,出土文物近三万件。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重要姬姓诸侯国,为周文王弟弟的封国。原封宝鸡,西周晚期受平王东迁的影响迁至今三门峡市,国都上阳位于今李家窑村。史载,虢国历史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延续了三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他们曾替周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屏藩周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陪葬众多的兵器和车马坑,足以说明当时虢国的军事实力。由于后来的国君骄奢淫逸,最后走上了亡国的道路。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称雄一时的虢国从此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除给后人留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沉重而悲怆的故事外,再就是对这个古老和神秘王国一连串的问号。而虢国墓地的发现为破解这些疑惑带来了希望。
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由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和安志敏先生带队,对三门峡库区上村岭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此,拉开了虢国墓地发掘和研究的序幕。经过两年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30多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出土文物9179件。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个墓地属于同一个诸侯国,其埋葬时间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整个墓地排列有序,礼制严格,属公墓。根据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结合对周围文物遗迹的调查发掘情况,考古工作者断定这就是千古难觅的虢国墓地。此次发现被列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田野考古的重大发现而载入史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亲临考古发掘现场,并写出了被学术界视为扛鼎之作的《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在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进一步搞清虢国墓地的整体布局和地下遗迹埋葬情况,从1990年初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上村岭北部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找到了虢国墓地的国君中心区域,此区内埋葬着西虢东迁的历代国君和众多的高级贵族,以及他们的陪葬车马坑、祭礼坑等。其中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墓的发现引人注目,墓中陪葬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其中包括一大批稀世珍宝。这两座墓的重要发现分别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虢国墓地规模之大、等级之齐全、保存之完好、出土文物之精美,在我国两周考古中极为罕见。它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墓葬制度,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被评为"河南二十世纪十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和"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为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虢国墓地丰富的墓葬文化和出土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物,有关部门在虢国墓地遗址上建起虢国博物馆和车马坑博物馆,并对游人开放。
三门峡虢国墓地经两次发掘,发现了包括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二座太子墓在内的250余座贵族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万多件。1999年又在三门峡市西南李家窑发现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虢国墓地与上阳城的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50年代至今,先后经过四次钻探和两次大规模发掘,证明这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的大型邦国公墓。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8个组。 2009号墓即虢仲墓属第八组,位于北区,是虢国墓地墓葬最多、级别最高的一组,其所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有不少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空白。
古虢国墓地的葬制等级,大致可分为六等:
第一等级:九鼎、八簋、八鬲。还有铜编钟8件、石磬10件。附近的车马坑,长达40米,宽5.2米。如M2001。
第二等级:七鼎、六簋、六鬲。还有铜钮钟九件等。所出铜戈上铭:"虢太子元徒戈"。附车马坑,坑内10辆车,24匹马。如M1052。
古虢国墓地第三等:五鼎、等级簋、四鬲,无乐器。附葬车马坑,坑内五辆车、十匹马。如M1706、M1810。
第四等:三鼎、四簋、二鬲。也有车马坑(尚未发掘)。如M1705、M1721、M1820。另有一座三鼎墓,随葬车马器。如M1602。
第五等级:二鼎或一鼎,将近20座墓。有的仅出一鼎,有的同出盘、匜,有的同出盆、豆、罐等陶器。
第六等级:没有青铜礼器墓,将近200座。
周初封文王之弟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东虢在今河南荥阳,春秋初年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西周末年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留下了"唇亡齿寒"的的千古遗训。
虢仲的9号墓为土圹竖穴墓,呈南北方向,墓口南北长5.6米,东西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62-4.92米;墓深距现地表19.3米,是虢国墓地已发掘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墓穴四壁从上到下以淡绿色颜料进行了特殊涂抹。墓主人使用的葬具为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从众多出土青铜器铭文来看,墓主人虢仲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入葬年代在西周晚期厉、宣之际。
青铜礼器随葬的多少,反映墓主人身份的等级。9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仅礼乐器就达120多件,其中用以标志墓主人身份的鼎达29件之多。有44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为八件甬钟;一套为八件纽钟,铭文最长的60多字,从其内容可知此套纽钟为虢仲自作器。且自铭为"宝铃钟"。从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其地位、权势与富有明显高于1990年发掘的2001号墓主人虢季。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两套编钟。该墓出土的4件铜器,均铸有"虢仲作虢妃宝盨,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器形大,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同类器中最大的青铜器。
九号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是罕见的。724件(组)玉器,经专家鉴定,分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大部分为新疆和阗玉。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如一件龙纹玉璧,是由和阗白玉精制而成,双面饰抽象变形云龙纹,整器圆度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在玉质工具中,如青色饕餮纹玉斧,羊脂白玉钻等,也均采用和阗玉制成,无任何使用痕迹,可见这些玉质工具只是作为一种标志礼玉使用于某种特定场合。在葬玉类中,该墓出土的两件玉握最为典型:左手握为和阗青白玉,呈圆角方管状,周身饰8周弦纹,两端分别饰4只蝉纹,为商代遗物;右手握为和阗青玉,呈圆管状,周身饰旋转龙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
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品类。
此外,九号墓出土的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写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4件铁刃铜器,兵器两件:一为铜内铁援戈,一为铜铁叶矛;工具两件,分别为铜銎铁锛和铜柄铁削。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数件铁刃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件为人工冶铁,三件为陨铁制品。在西周晚期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与陨铁制品共出,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实物证据。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选用陨铁作器具至迟从公元前
14世纪开始,公元前9-8世纪在虢国仍在使用,延续500年以上。与之前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合并来看,说明此时期并未单纯依赖人工冶铁作为制作兵器的唯一来源。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纳托利亚等也有同类发现,陨铁与人工冶铁同时使用数百年以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古国的共性,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理应如此,只是以前尚缺实证。这4件铁刃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