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陵
名称:恭陵
所在:河南省偃师市 分类:古墓葬 时代:唐 编号:5-172 面积:500亩
娘娘坟
恭陵的主人是孝敬皇帝李弘(652-675),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675年暴死。唐高宗将其追谥“孝焦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 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 不过一般都称为太子弘。 据<唐代帝王陵墓>(有改动):恭陵是初唐“号墓为陵”规制下一处完整的实例。陵园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长宽均为440米。陵园内有大、小二冢,大冢居陵园中部偏西,葬李弘,俗称太子冢;小冢在大冢东北隅,葬太子妃裴氏即哀皇后,俗称娘娘冢。两冢的位置正处于陵园正中。同茔而不同墓。恭陵两冢都呈长方覆斗形,现存太子冢底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30米;顶部东西46米,南北50米,残高22米。 据钻探可知:太子冢封土经千余年风雨侵蚀和人为垦植,每边均被损掉10余米,原封土底部的长度应在160-180米之间。恭陵陵冢封土堆为高粘度红褐色生土夯筑而成,坚硬密实,虽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其高度仅损失5米左右(这是按照汉长陵高九丈,唐天子礼依汉长陵故事得来的)。皇后冢距太子冢约50米,现存形状已很不规整,底部方锥形,长宽均50米,上半部呈圆形,残高13米。恭陵陵种四周原夯筑围墙,每面围墙的中部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 门外筑双阙,四隅角筑角楼。今查围墙已夷为平地,现存墙基宽仅1米。四隅角楼遗址残存,高约3-4米,长、宽10余米,原基部垒砌条石被农民移作它用。门前双阙以北门保存较好,长23米、宽20米,两阙相距30米。陵园南神门实测宽度为30米,门阙之外10米处有立狮,左右分列,相距54米。其余三门情况与此略同,惟改立狮为蹲狮。在南神门内没有发现建筑遗存,门外双阙之南设有御道,其两侧列置大型石刻。
将军墓前是坐立的石狮子
恭陵陵园现存石像生18件和石碑1通。除陵园东、西、北三门外各有石狮1对外,其余12件均列置在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东西两列相距50米。自南而北依次为:
石望柱1对,距南神门300米,通高约6.50米,由基座、柱身和莲花顶三部分构成。基座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东西2.14米,南北2.30米,裸露地面高0.9米;上层东西1.58米,南北1.7米,高0.8米。其上雕置覆盆莲花础,高0.12米,直径1.5米。莲花础上竖八棱形石柱,高3.75米,径0.85米,各面向上收刹,素面无纹。柱顶压八边形顶盖,上置仰莲托摩尼珠。
天马1对,位于石望柱北92米处。唐代陵墓前设置天马以恭陵为首。天马高2.4米,置于双层石座上。下层恭陵简介
长2.65米,宽1.95米,高0.76米;上层长2.21米,宽1.01米,高0.41米;底板长2.1米,宽0.86米,厚0.2米。天马四肢及垂尾与底板相连,腹下镂空。通高3.57米。天马昂首站立,肌丰骨健,头顶鬃毛竖立,颈侧鬃毛斜披,前肢两侧刻卷云纹羽翼,神秘祥瑞之感跃然天地间。
石人3对,第一对位于天马北43米处,石人南北之间相距32米。恭陵石人高2.73-3.30米,一贯服饰与咸阳杨氏顺陵的石人大体相同。头戴平巾帻冠,身穿宽袖袍,内著长裙,外着裲裆,腰束宽带,足蹬云头靴,双手握剑举于胸前,挺胸侍立于仰覆莲花座上,其下为方形基座,长1.5-1.53米,宽1.50-1.56米,高0.56-0.90米,莲台高0.30-0.44米。从装束来看,应为中郎将之职。
华表、石翁仲、石虎
石人之北为石立狮1对,位于陵园南神门外双阙南10米处,左右分置,相距54米。两狮皆面南而立,略呈奔跃之态。东边雄狮高2.64米,狮头较大,昂首前视,小耳,犬齿外露,下颚三绺须毛,颈后鬃毛卷曲成螺状,胸肌丰健,前肢略直立,后肢略屈作前驱状,两腿间有明显的性别标志,长尾向右甩出达于腹部,四肢与石板相连,腹下镂空。西边雌狮高2.40米,形体与雄狮基本相同,惟长尾向左甩出,腿际间无性别标志。石狮基座分两层,下层长2.76米,宽1.75米,高0.45米;上层长2.22米,宽1.34米,高0.55米;石板长2.01米,宽0.98米,厚0.27米。帝陵四门置石狮始于恭陵。
石蜡
睿德纪碑1通,位于东列南数第一、二石人之间。通高7.23米,碑身高6.03米,宽1.94米,厚0.65米;碑座高1.20米,宽2.70米,厚1.90米。碑额刻飞白书“孝敬皇帝睿德之纪”八字;碑文楷书,自右至左竖排33行,每行82-89字不等,全文2000余字。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大部分已漫漶不清。碑文内容在 《全唐文》、《金石萃编》等文献中录有大约1700余字。
现存石像生中,有三对蹲狮,分置陵园东、西、北三门之外,其神态、形状、大小均基本一致。蹲狮高2.30米,昂首前视,前肢斜撑,头颈鬃毛卷曲,颚下三绺须毛,长尾甩于左腋下,形态雄劲,造型逼真。狮皆蹲踞于三层长方石座上,上层础座与狮相连,长1.89米,宽1.17米,高0.25米;中层基座长2.07米,宽1.35米,高0.70米;下层基座长2.60米,宽1.75米,高1.0米。在北神门外东侧蹲狮左臀部有宋人到此一游的题记。
恭陵
恭陵俗称“太子冢”,位于洛阳东南方的偃师市缑氏镇。恭陵的主人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弘。他被母后亲手毒杀,活了仅24岁,死去已有1300多年了。 恭陵虽然是被遗忘的作品,但依然是盛唐气象、皇家手笔。陵墓坐北朝南为覆斗状底边长宽均为440米,高约50米,就像一座削去尖顶的金字塔。 值得一提的是神道十分宽敞开阔,石刻仪仗非常大气:华表、石马、石翁仲、石虎两两相对,披千年风霜,恪守着墓主;神道一侧,唐高宗李治亲撰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足有6米多高,碑文洋洋4000多字,白发人送黑发人深深的哀恸,已随雨打风吹去。
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恭陵
陵园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结构工整,长宽各约440米。四周原有神墙围护,今地面已无存。四面神墙中部各置神门。南神门外设神道,神道两侧分列有石 像生。陵园内有灵台和哀皇后墓。灵台呈长方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残高24米。哀皇后墓位于灵台东北40米处,呈方锥形,长宽各约50米,残高13米。陵园地面现存石刻19件。东、西、北三神门外各置一对坐狮,南神门外为一对立狮。恭陵石刻雕造细腻,造型生动,堪称唐代石刻艺术之瑰宝。
恭陵是中原地区建造的帝陵中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它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墓仪规制、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
网友回应